由於微生物不斷地吸收、同化營養物質和排出代謝產物,因此,在發酵過程中,發酵液的ph值是一直在變化的。
為了使微生物能在合適的ph值範圍內生長,繁殖,合成目標代謝產物,必須嚴格控製發酵過程的ph值,使用發酵用pH計能準確的測量到ph值。 在微生物生長和產物生成中,合適ph值與比生長速率μ、產物比生成速率Qp三個參數的相互關係有四種情況:
首種情況是菌體的比生長速率μ和產物比生成速率Qp的合適ph都在一個相似的較寬的範圍內,這種發酵過程易於控製;第二種情況是μ的合適ph範圍很寬,而Qp的合適ph範圍較窄,第三種情況是μ和Qp對ph的變化都很敏感,它們的合適ph又是相同的;
第二、第三種模式的發酵ph值應嚴格控製;第四種情況更複雜,μ和Qp有各自的合適ph值,此時應分別嚴格控製各自的合適ph,才能優化發酵過程。
在確定了發酵各個階段所需要的合適ph之後,需要采用各種方法來控製,使發酵過程在預定的ph範圍內進行。
要使ph控製在合適的範圍內,應首先根據不同的微生物的特性,不僅要在原始培養基中控製適當的ph值,而且要在整個發酵過程中隨時檢查ph值的變化情況,並進行相應的調控。
首先,從基礎培養基的配方考慮,通過平衡鹽類和碳源的配比,穩定培養液的ph值,或加入緩衝劑(如磷酸鹽)調節培養基初始ph值至合適範圍並使其有較強的緩衝能力。在分批發酵中,常加入CaCO3中和酮酸等物質來控製ph的變化。
發酵過程中,隨著基質的消耗及產物的生成,ph值會有較大的波動。因此,在發酵過程中也應當采取相應的ph值調節和控製方法,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:
①直接補加酸、堿物質,如h2SO4、NaOh等。當ph值偏離不大時,使用強酸堿物質容易破壞緩衝體係,而且會引起培養液成分發生水解,故目前已較少使用此方法。
②通過調整通風量來控製ph值。此方法主要是在加多了消泡劑的個別情況下使用,提高空氣流量可加速脂肪酸的氧化,以減少因脂肪酸積累引起的ph降低。
③補加酸性或堿性鹽基質,如氨水、尿素、(Nh4)2SO4等,通過代謝調節ph值。補加性酸堿物質,既調節了發酵液的ph值,又可以補充營養物質,還能減少阻遏作用。補加的方式根據實際生產情況而定,可以是直接加入、流加、多次流加等方式。
④采用補料方式調節ph值。例如,當ph值上升至超過合適值,意味著菌處於饑餓狀態,可加糖調節,糖的過量又會使ph下降。
采用補料的方法可以同時實現補充營養、延長周期、調節ph和改變培養液的性質(如黏度)等幾種目的,特別是那些對產物合成有阻遏作用的營養物質,通過少量多次補加可以避免它們對產物合成的阻遏作用。
發酵過程中使用氨水和有機酸來調節ph時需謹慎。過量的氨會使微生物中毒,導致其呼吸強度急速下降。在需要用通氨氣來調節ph或補充氮源的發酵過程中,可通過監測溶解氧濃度的變化防止菌體出現氨過量中毒現象。
在實際生產過程中,一般可以選取其中一種或幾種方法,並結合ph的在線檢測情況對ph進行有效控製,以保證ph值長期處於合適的範圍內。